中国式激励
所谓中国式激励是指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激励方法。与文化相关的话题,通常范围很大,在叙述本文列举的三个中国式激励特点之前,先简要大家对文化的理解,最起码是本文所指的文化一词的通俗含义;文化是指多数人所具备的认知、思维、行为上的相似性特征;文化的相似性特征是生活在特定地理环境区域的人们为确保种族得以长期繁衍而形成的共有活动痕迹的特点;文化还可以直白简要理解为大家所共有的认知、思想、行为特征;如相似的衣食住行娱等交流往来的生活习惯和常识;相似的问候、情感交往行为。这些相似性特征形成主要是三方面,一是人们为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及自然环境因素;二是人们适应统治阶层的治理方式;三是社会人际交往所形成的风俗习惯;如自然环境因素,生活在我国中西部省份(云贵川赣湘鄂)喜欢吃辣习惯是因为当地冬季气候湿冷防寒有关,及中西部省份偏远地区物质少,普通民众收入低,吃辣可以解决吃菜省钱的问题;统治阶层治理因素,辛亥革命以前,百姓正式场合见官员要行下跪嗑头礼,低级官员见高级官员同样得行下跪嗑头礼;唐宋将科举制度完善后,使普通精英民众能通过读书参加科举考取功名后入仕为官的机会,均属于统治阶层的治理相关因素;各地的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均有差异,形成的原因是地理及生产方式(当地人所掌握的技能水平和认知能力),西藏高原有秃鹫因而具备天葬要素条件,农村嫁女收高额财礼原由是弥补女儿出嫁后不能赡养父母而一次买断等等。
民族复兴式主题激励
一是民族复兴式主题激励;大凡要激励不同文化底蕴,不同学历高低的人群,甚至不夸张的讲,只要是中国人,无论国内国外,包括海外华侨、华人仍至华裔均会受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感召而鼓舞奋勇向前拼博。
国人只要听见“壮哉山河,强我中华,扬我国威”类似口号,均可鼓舞士气,为之振奋。形成这种文化的历史因素是同我国近两百年的屈辱历史和强化爱国教育有关;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国运每况愈下,从一个顶盛的集权式封建国家到半殖民国家(西方强国分割),到大清朝结束,民国再到抗日,直到新中国建立,百年的落后挨打的命运。在亡国灭种之际,统治阶层及民众中的精英,推行了近一百五十年的民族振兴的普及教育,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为此投下情感和资源去灌输教育历代青少年。如一百二十多年前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当然,类似历史名句,还有汉朝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南宋的岳飞“精忠报国”,南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
民族复兴为主题常见激励形式有可有爱国,爱我族,爱我中华,中国梦,民族大义等。正如上述内容所讲民族复兴主题激励可应用到任何群体的生活和工作场景中;如在国家层面的民族自信心的宣传,奥运精神及奖牌即可增强民族自信心又可全发健身,去除历史上的东亚病夫形象;在科技创新中,国产率,国产替代,自主研发,突破卡脖子封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乃至遥遥领先等;企业品牌宣传中的国货优先、国货自强,爱国用国货借用民族复兴主题的营销方法;在激励各类生产、服务、科研等一线人员克服困难时,常用为国争光、为国捐躯、铸就国家荣耀的内容向一线普通民众传递使命感和动力。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式主题激励
二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式主题激励;当面对高额或巨额(需要几辈子才可能得到报酬)的回报或奖励时,多数人是愿意为此一搏;哪怕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成功几率,都有人愿意铤而走险,乃至付出生命代价,其动机非常简单,就是冲着高额回报或奖赏去。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式主题激励,以其动机有内外之分,对内主要是突显个人志向抱负,如鸿鹄之志,中国梦,自我实现;对外则是以获得报酬,如重赏、奖励,物质资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式主题激励的历史文化背景可追溯到史记中的泰末陈胜吴广率领的农民起义所讲的话“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至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底层民众阶层挑战贵族阶层的先河(农民起义),并在以后的历史演进中得以成功,如明朝的朱元璋,现今毛泽东均为挑战成功者。
有识之士者将这种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想法,融合于“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的历史情怀中,以凝聚力量搏得一试;“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不甘于命运和平凡,的反抗精神中”可演变出各种形式的激励方式;如企业管理中的各种奖励激励机制,特别是骨干人员及核心高管人员均要给足到对方认可的期望回报,重赏是换取勇士全力以赴投入的有效方式;在遇有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的情境当中时,重赏是见效最快的方式;在攻克难关、技术攻坚战时、给足赏金肯定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改革开放初期,敢于尝试市场经济的民营企业家也如此(政府改革鼓励市场竞争)。
用在个人自驱时,则是勉励个人,能够承担更多的不确定性,以获得确定的回报;在能力范围内摆脱一些非相关性的不确性的事物的干扰,得到即定回报。如十年寒窗苦读日,只盼金榜题名时;哪吒2火爆台词“去你的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均是在历史文化背景中演化中,来迎合普通民众的内在心理需求,借以激励自我;当中的内在逻辑仍是紧扣个人的期望回报与付出的因果关联性,以此来持续激励自我,以驱动自我,获取成功(期望回报/重赏)。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式主题激励
三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式主题激励;一个人的成功,意味着整个亲朋好友圈都能获得好处,同时在亲朋圈里形成个人的威望,进而鼓舞个人愿意为家人亲友们发奋图强,勇往直前。这种将个人成功与亲朋绑定的方式,较容易将集体资源集中在个别高潜质的人身上,以激发敢为人先,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般的自我励志。
正如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所讲中国是农耕社会,社会人际关系网络是差序格局(以血缘、亲缘、地缘的亲疏远近来划定人际关系网络),它同时构建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受益范围和多少。也构成,举全家之力、全族之力、全乡之力、全国之力去支持拥有高潜质人去实现名利双收的大事。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中国文化中并不止于一句成语,而是一种很普遍的人生价值最求目标,如光宗耀祖的情节,这可从中国人喜欢用这四个字取名就能得之一二;西楚霸王项羽名言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无颜见江东父老”足以证明国人是多么在意父老乡亲们。
荣归故里、衣锦还乡是国人的乡土情节也是一种分享胜利喜悦之情,无论走多远,个人成功后愿意与父老乡亲们分享成功果实与快乐;这种以家庭、家族、家乡、亲朋、同窗、同事、同乡为方式的人情链接有助于信任的建立与资源的获取,同时有助于提高个人成功的概率;当个人成功后,回馈父老乡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否则就会冲击到个人的人格品质及价值理念,处于不仁不义之地位。如京东刘强东经商成功回馈父老乡亲;得了奥运金牌后,地方政府的重奖或成名后公路能修到家门口(双向给予和回馈)。
总结
形成上述三种中国式激励现象还受数千的儒家思想有关,其核心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深深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体系,并且可以与上述三个观点对齐,修身能持续驱动自我实现理想,齐家是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更是一种道德责任感,治国平天下是有识者的最高追求目标。
当传统融入现代时,我们在应用时需要结合当前生产方式(科技水平及人的认知水平);否则民族复兴很容易变为民粹主义或种族主义(恃强凌弱),勇夫很容易被巨额利益诱惑(利益导向和受操纵),得道后很容易形成裙带关系网络(阶层固化),形成既得利益阶层,使社会发展停滞引发革命(改朝换代)。一个适宜的方式是,在借助中国文化中固有的家国情怀中先进性的内容(互助协作而非垄断独占),重新审视社会文明发展的方向(科技提高生产力及认知水平,及促进公平包容多元),来推动个人梦想的实现(如中国梦、自我实现)。
2025年10月8日星期三
欢迎咨询企业激励长效激励 wxs@xinzhin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