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在变化中求生存

知识锦囊

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在变化中求生存

时间:2016-02-19 作者: 来源:新智囊


       有一只火鸡,在刚饲养时,每次喂食的时候,主人都会敲击放食物的盘子,几次之后,火鸡就掌握了整个规律,只要一听到盘子的敲击声就知道有好吃的来了,结果每次也的确如此。火鸡为它的精明而感到骄傲。

  在圣诞前夜,主人和往常一样敲击盘子,可是与以往不同的是,主人这次带来的不是美味佳肴,而是一把锋利的刀。可怜的火鸡按照以往的惯例将脖子伸出去准备吃饭,只见刀光一闪,脑袋就应声落地了。结果火鸡成了圣诞节餐桌上的一道菜。

  火鸡沉湎于过去的规律,结果惹来杀身之祸。如果公司和火鸡一样习惯于过去的经验,也极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因此,企业管理者不应该满足现状,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才会拥有真正的竞争力。

  当一个企业确定其经营模式后,成员之间就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并且逐渐习惯运用这种模式去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这种习惯不断被强化,逐渐演变成一种自然现象,而管理者对这种模式也很满足,所以,不会过多地去思考这种模式是否合理、是否有效。

  但是,一个有思想的管理者是绝对不会这么干的,他会选择与之相反的思维方式。

  任正非常对自己的员工说:“华为选择了通信行业,就是选择了一条不归路。1998年,华为公司的产值将近100亿元,但也仅相当于朗讯公司的1/25、IBM的1/65。在电子信息产业中,要么成为领先者,要么被淘汰,没有第三条路。我们的竞争对手太强大了,我们要在夹缝中求生存,就要掌握核心竞争力,慢慢壮大自己。”

  从华为的成长经历来看,任正非的比喻很形象。他说,华为是吃跨国公司鸡肋成长起来的,在当时,跨国公司是无暇眷顾中国的农村、县城,而华为公司是从县城做起的,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任正非是靠着这些“鸡肋”逐渐发展壮大的。华为的与众不同已经初露端倪,有着舒舒服服的生意不去做,却搞起了研发,走上了一条更快吃掉跨国公司一直占据的高端市场之路。

  习惯于自我满足的管理者,如果不去冒险,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那最多也会处于三流以下的水平,是永远无法与大公司竞争的,同样也无法获得生存下去的权利。

  英特尔的格鲁夫说:“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面对如此之多、如此之强悍的对手,而我们却一直能够保持这样的竞争力,那是因为我们能够意识到,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所以,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学习速度的竞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认识到这个道理。

  2003年7月时,报纸上曾经登过这样一个消息:公元1651年,也就是清顺治八年建立,已经有350年历史的传统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厂经法院判定宣布破产。在很多人惋惜的同时也在问:“为什么有着如此悠久历史的老字号企业,会走上破产这条路呢?”

  “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这两家在中国刀剪行业中可谓是赫赫有名,王麻子的剪刀更是如雷贯耳。几百年来,王麻子的剪刀都以刀口锋利、经久实用在市场上独步天下。新中国成立以后,“王麻子”仍然很火,最好的时候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曾经一个月卖出过七万把菜刀、40万把剪刀的记录。但自从1995年以后,王麻子的业绩就逐渐下滑,甚至陷入连年亏损的地步,在21世纪初期,王麻子剪刀厂已经落魄到借钱发工资的地步了。

  有一些业内的专家认为,王麻子作为国有企业,一直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是其导致落后的根本原因。一直以来,王麻子剪刀厂的产品都是采用铁夹钢的工艺,虽然这种产品比不锈钢产品要耐磨好用,但因为工艺过于复杂,而且还很容易生锈,外观的档次显得不是很高档,久而久之产品失去了竞争优势。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但王麻子剪刀的经营模式却一直延续过去的陈规旧习,没有及时地做出改进,故步自封、安于现状。王麻子剪刀最后被市场所抛弃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继续生存下去。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些故步自封、不思变革的企业最终难逃被淘汰的命运,这是市场上永恒不变的定律。市场是不会考虑你的企业有多少年的历史,拥有多辉煌的过去。

  领导者一定要看到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什么。企业就是一棵树,树枝上接满了果实,产品种类很多,市场反应也很好,企业有着很高的产值和丰厚的利润。此时,企业领导者就会被企业的现状所陶醉,但却没人看到这棵树的“根”现在还怎么样。“根”代表着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正是一个企业恒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评语:如果一个企业的根基打得不牢靠,那么即使再好的美景也仅仅是昙花一现,很快就会凋谢枯萎。因此,一个企业暂时的辉煌并不足以代表竞争力。只有具备着很强的学习能力才会拥有真正的竞争力,才能在以后日新月异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