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金融)是整个腾讯未来最大的机会,是下一个风口。” 在几小杯清甜的“十四代”清酒之后,我的采访对象,腾讯集团副总裁,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FIT)业务负责人赖智明神情略微凝重了些,他讲话的口吻和用词终于接近了当今中国互联网行业风云人物的典型形象。
此时,我们的午餐采访已经开始了一个多小时。在香港金钟的老牌日餐馆“有马日本料理”,我们已经用过了鲔鱼、岩蚝和海胆刺身,服务生端上一碗看似细阳春面的稻庭乌冬。这顿丰盛而又清淡的午餐,不太像是与一位互联网金融大佬畅谈未来规划的典型场景——即便他是负责2500多万“理财通”用户网上理财、节日微信红包单天收发峰值高达22亿个的腾讯集团副总裁,即便窗外就是维多利亚港忙碌而迷人的景象。
43岁的赖智明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白净的娃娃脸配上深蓝色休闲亚麻西装和窄框眼镜,让他显得书生气颇浓。其实,在2009年加入腾讯之前,他已经在美国和香港积累了8年的投行和私募基金工作经验,还曾在北京创业3年,经营与北京奥运相关的媒体业务。
从赖智明略微加重的香港口音,到稍显激动的手势,我感到未来的愿景似乎是最能让他兴奋的话题。于是,我问到具体的数字:现在腾讯是中国市值第二大的互联网公司,紧追暂时排名第一的阿里巴巴(据11月5日采访当天港股收盘价,腾讯市值约1850亿美元;而当天阿里巴巴美股收盘价市值为2131亿美元);预计金融业务未来能在这场日益白热化的较量中,为腾讯加码几许?
“从我们可能做出来的业务量、对于用户的影响力、产生新的商业模式、以及为腾讯和社会创造财富的潜力角度讲,不会比游戏等领域逊色。”
赖智明说,腾讯金融不想做“大而全”,什么牌照都拿,而是希望在几个核心金融领域打造出拳头平台和产品;在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关系上,腾讯也不寻求替代金融机构,而是做连接器,把优秀金融机构连接进腾讯的生态。
谈到腾讯金融最关注的领域,他首先提及保险、理财和互联网证券,说腾讯会在这些领域寻求投资或扶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团队和金融机构。
“这几个领域,未来都可以打造出千亿美元体量的伟大公司。(腾讯市值)2000亿美元也好,5000亿美元也好,都是可以想象的,因为中国金融的体量已经这么大。” 显然,在他看来,金融将成为腾讯未来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动力。
仅从当前的数据看,这一雄心勃勃的图景未必能得到腾讯帝国内部一致的认可:2015年上半年,网络游戏业务仍旧占据腾讯458亿人民币营收的57.35%;其次是社交网络收入,占比23.5%。这样看来,今天的腾讯仍旧是一家以游戏和社交为主打的广义互联网媒体公司;微信和QQ各自高达6.5亿和8.6亿的月活跃用户数,仍旧是市场公认的支撑腾讯市值的最重要的资产。
但是,腾讯内部近期对金融业务的架构调整,似乎已经显示出这个互联网巨头为自己构架金融未来的方向和决心。9月14日,腾讯对内发出《关于“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组织架构调整的通知》,将腾讯几乎所有与金融行业相关的业务都整合在这个名字拗口的新业务线下,赖智明被任命为这个业务线负责人。2011年开始担任财付通总经理,但一直在媒体和公众前保持低调的赖智明,也开始以整个腾讯金融业务代言人的身份,越来越频繁地在媒体报道和各种行业峰会中亮相。